苗寨“花”开枝连片——记曲靖市人大代表李梅
“十万大山”是曲靖市罗平县大水井乡1998年建成的一个景点,直到2019年,才因苗族示范村棠梨凹村的建设华丽转身,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。放眼望去,昔日坐落在深山中的那个基础设施薄弱、群众生产落后、村民生活贫穷小山村,如今正以山花烂漫、风情迷人的全新面貌呈现给世人,装饰着“十万大山”这个摄像爱好者的天堂。
那苗族同胞会是怎样一番情怀?在这里,有个有故事的人,从村里闻名的养猪能手到发扬苗绣的苗寨绣娘,她追逐梦想、埋头钻研,始终走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上。她就是曲靖市第四届、第五届人大代表、苗族姑娘李梅。
养猪能手
棠梨凹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石多土少,素有“九分石头一分土,土如珍珠水如油”之说。
李梅在1998年与苗族小伙熊云组成家庭,来到棠梨凹这个有39户人家的苗族小山村。别看现在富裕起来的棠梨凹小有名气,可过去,这里只能进行落后的耕作,填饱了肚子,却富不起来,村民过着贫苦的日子。结婚生子后的李梅,萌发出一个不甘贫穷落后的梦想:做个懂点技术会经营的农民。那样,既不荒废读职高时学的农村实用技术种植养殖专业,或许还能探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来。2004年,李梅凭着敢想敢干的倔强劲,筹资30多万元,建起占地8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,把从书本上所学的养殖知识变成致富的钥匙,开启近20年的养猪历程。
李梅凭着一股子劲钻研养猪技术,走不断改良自繁自养的养猪路子。“自己富不算富,全村人富了才好。”为了帮助村民,带领群众探寻脱贫致富新路,她免费给养殖户讲养殖经验、传授养殖技术,全村发展生猪、山羊养殖大户10多个,仅此一项,年创产值200余万元,净利润70多万元。
在棠梨凹村村民看来,李梅有文化,是周边“不一样”的农民,特别是发展养猪以来,她不仅养猪出了名,带头致了富,还免费给村中寨邻讲养猪技术,哪家养殖户猪病了,一个电话,她总能及时上门,免费帮助处理,让村民养猪连成一片,生猪成为村民的支柱产业。
群众的贴心人
李梅刚被选为乡人大代表,就碰上棠梨凹村建的2个大水池漏水的难题。修建水池本是为了解决群众饮水,可水池没修多久,漏水却成了群众“揪心事”。群众们让李梅在乡人代会上反映,没想到会议一结束,乡上就派人来补漏,问题很快得到解决。从那时起,刚当人大代表的李梅,知道了当代表是替群众代言,是代表群众的利益。
出生贫穷偏远农村,农村人的苦,农村的贫穷落后,深深印在李梅心中。吃水不便、路不好走、群众致富困难,她看在眼里,记在心间。原以为只能在心中暗自发愁的事,李梅却在人大代表履职中深切地感受到,党和政府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这些事,谋划着这些事,只要把基层群众的真实情况反映给政府,好多问题就会得到重视和解决。
“参加履职培训,参加人大组织的活动,按时参加人代会,每次都会有收获,既了解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,又知晓各级的决策部署,既懂得该怎么当代表,又学得到不少农村农业发展好经验,每次会后,我都会高兴一阵子。”说起当人大代表,李梅很自豪。李梅是个热心人,村中大小事,村民都愿意跟她说,请她出出主意,想想法子。李梅淳朴善良、说话实在、办事公道,群众都十分信任。从任乡代表五年,到任县代表五年,任满曲靖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后,李梅又连任了曲靖市第五届人大代表,当人大代表已经有十九个年头。
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替人民群众说说他们心中事。”说起当代表这些年的事,李梅很谦虚。村里一直很传统,日常说事,平常交往,仍然说苗语,国家的好政策,她知道的就会逐个给苗族同胞讲明白。
承载着广大选民的信任,李梅心系选民,以求真务实、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,投入到代表履职工作中。从村里的饮水难、行路难到乡上产业发展、乡村建设,再到全县生态环境保护、经济社会发展,群众反映的问题,她都会认真了解,以不同的形式反映上去,在履职担当中书写出一位新时代带领致富、关心群众疾苦、与群众心连心的人大代表形象。因此,她3次被县、乡人大评为优秀代表。
苗寨绣娘
每次参加人代会,李梅总把最好的苗族刺绣服装穿上,那是她精心挑选丝线,潜心设计的苗族特色服装。“我是苗族代表,穿上苗族服装,不是图在人们眼前一亮,而是让人们看到苗族同胞的精气神,苗家儿女的积极向上,让大家知道苗族同胞也跟大家一样,生活蒸蒸日上。”李梅说。
棠梨凹搞起了旅游,如何让养殖转行,跟上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的路子,将苗族的特色变成致富门道呢?在政府的引导下,李梅迈上勤研苗族刺绣技艺,想方设法让苗族刺绣变成商品的征程。
苗族刺绣是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。当李梅看到苗族刺绣越来越少,作为《苗族背篼》《苗族服饰》作者和罗平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她再也坐不住了。
为传承苗绣,也为让村民逐渐富起来,李梅积极寻找发展路子。2019年4月,在乡政府的支持下,罗平县大水井乡苗绣传承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了。为了提高苗绣技艺,带动妇女群众脱贫致富,李梅积极建言献策,带领20余名棠梨凹苗绣娘参与罗平县沪滇扶贫协作绣娘培训班,通过培训,见习其他民族的各种绣法,明确了苗绣绣品的改进和发展方向,带领一批农村留守妇女以手工作坊的形式,做出了第一批苗族刺绣产品。2020年9月,李梅通过考核参与到沪滇帮扶绣娘大联盟上海游学活动中,在系统、专业的学习中,学到了新的绣法和盘扣做法。学成归来,李梅手把手传授技艺。在她的影响和身边姐妹的共同努力下,先后完成苗族刺绣作品60多件,棠梨凹苗绣走进人们的视野,带动30多名留守妇女从事刺绣增收。
李梅寄望于每一次的飞针走线,把大水井的山山水水织就,描绘苗家人所有的梦想与希望!在一个占地60多平方米的苗绣传承展示店,乐观的李梅带领村中妇女,将苗族刺绣变成一件件精致的成品。说起未来,她笑着说:“有党的好政策指引,政府扶持帮助,我们的刺绣手艺不仅得到传承,还会找到更好的出路,产品必将销到四方。”她那灿烂的笑容,让人看到苗寨人心底流露出的希望。